Allen 2010-07-06 13:39:38 67702 0 0 0 0

  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?

 
  本文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评论,摘取其部分观点,以飨读者。
 
  外资企业到印度后,会怀念中国的
  印度对中国一直是很敌视的,并且理由很奇怪的。
  从去年底开始,印度对华为三次毁约,价值总计100亿美元的项目被收回;到了今年5月,华为和中兴参与印度项目的竞标权也被剥夺了。印度甚至召集运营商开会,号召大家不要采购中国的电信设备。原因是怕泄露国家机密,危及国家安全。
  还有更狠的理由。比如说可口可乐它也想进去,印度政府说,可口可乐你必须公开你的秘方,而且说可口可乐里面含有多种农药。所以他们政府部门,叫什么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,发表报告说,你们这个农药什么什么都有多少。更有意思的是,他说安得拉邦的农民还拿可口可乐当农药,喷洒完之后做个结论,杀虫效果挺好。可口可乐气得脸都绿了。这就是印度。
  中兴、华为的老总们感慨说,印度这个市场虽然很残酷,但是还要去做。为什么?因为它的市场空间很大,除了中国在世界上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。不愿意放弃怎么办呢?你必须融入当地那么扭曲的一个社会,所以华为派驻印度的工作人员流行取印度名、着印度服装,华为的副总裁叫姚卫民,取了一个印度名叫“拉杰夫”。
  我承认我们国家确实有问题,可这些企业家完全不知道印度有一个多么可怕的环境。印度的人工成本比我们这边低得多得多,但在那种多元化的腐败体系下,它所造成的交易成本之高是中国的10倍、100倍。因为印度政府根本就不想把事情做好。
  最近我们有了加薪事件,富士康加薪,肯德基也加薪。台湾的一个电机电子同业工会的理事长,叫焦佑钧,他宣称,内地的成本已经开始涨了,三五年内,台湾的电子厂一定会迁往印度、印尼等地,叫“南进”。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做了,包括鸿海、宏基都在印度设厂。我想,他们到印度之后,会怀念中国的!
 
  +++
  盲目畸形的“崇美文化”
  印度人口比我们少2亿,耕地面积比我们多40%,结果他们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,热衷于投票的、热衷于“民主”的这帮民众们,现在还挨饿呢。就是这么一个高度无效率的政府,他们养不起自己的老百姓。这叫“拿着金饭碗讨饭”,这就是印度。
  印度人很奇怪,他们崇拜美国文化。海尔在那边宣传说,我是美国的海尔,印度人就买它的货了,如果是中国海尔,不买。对美国的崇拜已经达到一种畸形的地步。
  讲点实际的吧。除了中兴跟华为之外,我们的企业家如果想去印度投资的话,到底要怎么混呢?那我可以告诉你,你把在EMBA所学的一切常识全部放掉。在印度,比如我们教科书上讲,富人区你搞一个旗舰店,中产阶级区你搞一个大卖场,这个最符合经济效益。但在印度,这个全错。
  因为印度没有真正的中产阶级,而它的富有阶级人数非常少,它的消费力比不上贫穷老百姓。印度的有钱人是10%,中间是30%,贫穷人口是60%。孟买附近的贫民窟,叫达拉维,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贫民窟,它是1440个人共用一个厕所,大便都要排队的,很长的队,就像买《阿凡达》的票一样,那么长的队。
  在印度,有一个很可怕的数据:10%的有钱人跟60%的穷人,他们的消费比例是一样的。印度有11亿人口,可是这么大的市场,它的消费文化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  比如洗发水。印度人他们身份的象征是冰箱、汽车,所以他不会花钱去买洗发水。你包装非常精美的大瓶洗发水,他不会去买。他认为花这个钱干嘛呢?我不如把钱存起来去买个冰箱,我还有点面子。所以你要怎么做呢?要弄小袋的洗发水。因为印度人总有机会去参加宴会,在这个时候,他就想要洗头了,他会用像麦克风这么大小瓶装的,用非常少一点,价格便宜。这在印度叫“派对洗发水”。
  由于印度70%的消费都来自于最贫穷的人,因此你所有的消费和营销战略,都得为他们而重新设置一番。这就是为什么美国、欧洲的品牌,在印度几乎都是失败的。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印度也扎不了根。印度入世比中国早,但是这些国际的零售业巨头都进不来。
 
  +++
  印度应该学习中国制造业
  中国和印度最早的交往是由贸易商人开始的,而不是由传经开始。正是因为这个,我才觉得很可笑的是,从贸易开始,到现在却是贸易刁难。去年的中印贸易,印度对华赤字是189亿美金,这可能是让其对中国极为不满的原因之一。
  印度其实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有人口问题。按照目前的速度,印度人口2030年左右将超过中国。但问题在哪里?问题在于印度老百姓认为,人口成为世界第一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。所以他们多生孩子。
  印度这么多人口,就应该向我们中国取经,发展劳动密集的制造业。中国有现成的成功案例。但他不,印度选了高智力、高投入,产业链极短、拉动力极弱的软件。为什么?因为要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,得生产产品、得运输、得卖出去,但是印度交通不行,没路,物流缺失,从新德里运一货车产品到南部,要一个礼拜的时间。
  因为这种完全缺失的基础建设,印度根本就无法发展制造业。所以到最后只能做那些不需要运输的东西,比如班加罗尔的IT产业,但是这个产业很明显无法拉动经济。而且这里也有一个误读。咱们经常说印度的IT多么强,其实印度的IT业占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很低,主要还是承接欧美IT转移的一部分外包,并没有核心的研发。
 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做了一个调查,全世界人种中,印度人最自恋。他不容许听到别人说他国家不好,而且印度的这种自大、自负,包括自恋心态,常与中国扭结在一起,有一种酸酸的感觉。比如说印度建地铁了,他们的民众说,哇,这么好的地铁,中国有吗?他们感慨这件事情,也要拿中国比。
  2000年的时候,孟买市长来中国访问,他说,我忧心忡忡!印度人要努力起来了,否则20年之后就被中国人超过了。在他们心目中,亚洲第一强国是日本,第二就是印度。所以甘地有句名言,说“印度是一个开放的社会,但是有一个封闭的心灵”。(完)

Tag: 中国 国际关系 TTTBLOG
我也要发一个   ·   返回首页   ·   返回[杂记]   ·   前一个   ·   下一个
欢迎评论
未登录,
请先 [ 注册 ] or [ 登录 ]
(一分钟即可完成注册!)
返回首页     ·   返回[杂记]   ·   返回顶部